時代的考題 – 秋鯨擱淺

秋鯨擱淺 – 蔣曉薇

這又是一本近年頗受追捧的書。我相信亦是由於一九年後本土情懷的興起令這本書更受注視,亦令我這個理科人再次挑戰文學類小說。

這本書講述新移民蘇月秋來港讀書和香港老師游敏兒兩位異鄉人開展的故事。蘇月秋初來香港受盡不公和歧視,而蘇月秋雖長於香港,卻又因為香港逐漸崩壞而覺得即使身在家鄉卻成為了異鄉人。作者蔣曉薇是很明顯地想藉由這本書傳遞一些訊息或引導讀者作出一些思考,亦可能因此這本書在情節上有些中規中矩、不太出彩的地方。作者在書中穿插了很多經典的文學作品,而她亦透過主角解釋了這些文學作品的意義。當中她說我們如何從對抗荒謬日常得到幸福,並認為人與人的連結令我們成為命運共同體。這亦令我有點不太習慣的原因,這些想法對我來說是有一點點太直白、太直接了。她不單單是透過小說傳遞訊息,她是到了直接Spoon-fed的地步。

書中另一個亮點應是蘇月秋和游敏兒之間撲朔迷離的同性師生戀。這亦令我想起近日I.SWIM劇中的師生戀爭辯。在看I.SWIM時我是很抗拒裡面的師生戀的,可是在看這本書時我又覺得有點順理成章。我想大部分原因是因為合理性。蘇月秋初到香港,面對的滿滿都是惡意和歧視,而游敏兒是第一個帶給她溫暖的人,年紀輕輕的她對游敏兒產生孺慕之情,我覺得很合理。游敏兒身為她的班主任,察覺到蘇月秋的孤獨、不合群、受到同學排擠而對她多加關注,幫她理解香港文化、學習好英語,我也覺得非常合理。而蘇月秋將孺慕之情發展成(或誤認為?)情愛,游敏兒察覺後感到困擾而抽身,到最後因為蘇月秋自殘而回到香港,我覺得過渡得非常自然。可見禁忌之戀並不是禁區,只要有完整的前因去推動主角打破禁忌,我們就不會出戲。畢竟我們全都曾經是學生,要我假設我跟當時的老師發展甚麼禁忌之戀我只覺得奇怪和匪夷所思。

在書中提出最大的問題就是︰去或留?當自己的家鄉崩壞,我們是留守見證,還是眼不見為乾淨?游敏兒選擇出走到紐西蘭,但卻發現自己不能將香港的所有東西拋下。雖然她爸已經變質,但她發現自己對他的愛比恨更為深刻,而她亦不能拋下蘇月秋獨自承受痛苦。她在紐西蘭經歷了大批鯨魚因迷路擱淺,並和義工一起將那些鯨魚引導回海,作者藉此帶出2014年傘運後香港人的心因為迷茫而集體擱淺,我們應該因而移民,而還是應該回去回應我們香港的集體命運呢?

去或留?這亦是困擾我很久的問題。雖然我已移民澳洲,但亦不時會反思我的決定是對還是錯?我是否逃避了我身為香港人的責任?我是否拋下我的同路人、我的手足?我非常高興透過這本書我梳理了我的思緒。

有人認為應該留守抗爭,但說實話,在國安法下,人民無權無勢無兵無炮,我們又有何方法抗爭呢?又有人認為如果移民外國卻又心繁香港,那麼跟內地新移民又有何分別。我想說,這有根本性的分別。香港不是一個移民城市,最大的移民便是內地新移民。但我在工作上會遇到很多白人,雖然我們會認為他們不關心香港的前路,可是,我不會因為他們每天吃三明治不去茶餐廳,或是假日只跟他們的白人朋友聯繫而不認識香港人就覺得他們是「新移民」、「跟大陸人沒分別」。我不覺得他們在香港掛念和繼續他們家鄉的生活方式有何不妥。這根本性的分別是,他們的世界價值觀和我們是相通的,所以我們不會覺得他們到了我們的地方還把他們的價值觀套在我們身上。而內地新移民就不一樣了。內地的價值觀自成一派,而他們亦正正是透過輸出人口(和商業) 來輸出他們的極權價值觀。我佩服他們的勤力和resilience ,我恨的是一部分人將內地的價值觀和偷呃拐騙的一套帶過來。同理,我相信就算我到了澳洲,即使我心繁香港,仍然愛去茶餐廳、酒樓、月餅,愛看香港新聞、聽MIRROR和讀中文書,只要我們的價值觀是相同的話,而我又磊落做人的話,我們的目標都是一致的。(有些香港人對香港人實在是太苛刻了,好像期望人一到就要斷六親即時變做澳洲人)

讀完本書後,我回想我的決定,彷彿當初我決定過來只是因為我對我自己沒信心。在崩塌的社會中,我沒信心我能夠一直無愧於心。我害怕我會屈服、走捷徑,開始沉默、麻木或說一些我一點都不相信的謊言。我害怕我不能繼續成為一個誠實的人 (還有我不想再每年交十幾萬稅養廢物)。是以,對我來說,出走不是逃避,而是一個我可以更誠實的面對自己的方法。如果我有朝一日回去,那我希望是因為我已有足夠勇氣和強大的信念,在崩壞的世界裡仍然保留著清明。

香港人,互勉之。

游敏兒不語,城市不是流動的嗎?世界不是跨越地域、海洋與族裔的嗎?去或留跟道德真有關係嗎?會不會落葉歸根只是中國人一廂情願的想法?她想起自己近日寄到外國的求職信,難道是做錯決定了嗎?當面前還有漫長的路要走,而這個地方已被黑暗侵蝕得不成形狀,連內心都快要累得崩潰了,還要留下來堅守着嗎?會不會最終連內心都會被侵蝕,不自覺地成為了黑暗的一部份啊?

秋鯨擱淺 – 蔣曉薇

One thought on “時代的考題 – 秋鯨擱淺

Leave a comment